導讀:管理面對的是組織內具體的人機料法環,是確定的事物,是依規而循,講究正確地去做事;領導是突破、創新,面對不確定性的外在環境變化,思考如何激發團隊攻堅克難,帶領團隊去做正確的事。
在現實企業管理中,兩者存在迥然不同的境界與境地。
1/4 工作,管理者靠“盯”,領導者靠“放”
有的管理者,丟棄不了他以前作為一名實操者叱咤風云的本能,直接站在下屬身后,盯住每一個細節,不停地催促,看見錯誤立即斥責,而不能讓員工自己在錯誤中思考、成長。
一旦話不投機,或結果不滿意,甚至立即卷起衣袖親自上場。管理者這種行為并不是偶爾為之,也不是為了給下屬教導示范,而是常常就這樣沒日沒夜干了起來,忘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。
一個人干了三個人的事情,累倒是很累。
就如人們常說的:高管干了中層的事情;中層自然不能閑著,于是就搶員工的工作;員工也不能閑著,于是整天背著手,到處指點江山、激揚文字,這個不好、那個不行,好像他們是企業的總經理或董事長。
聰明的領導者,知道自己現在帶領著一個十幾人、甚至上百人的團隊,已經不是像以前一樣一個人在戰斗了。
要學會時間管理,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幫助下屬制定計劃、教練輔導或類似的工作,這是你當前主要的職責。
敢于下放權力,下屬都是自己培養和選拔的,疑人不用用人不疑。
必須把通過他人完成任務作為自己取得成功的關鍵,善于識別、監控下屬重點工作中的關鍵里程碑計劃節點,而不是自己事必躬親,成為孤家寡人。
例如,如何更好地構思、開發、生產和銷售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,而不是拘泥于具體產品的開發細節、生產細節。
2/4 管理,管理者靠“吼”,領導者靠“靜”
有的管理者,辦公室里經常傳來高亢的斥責聲,摔電話機聲,手掌拍桌子聲......這還是遠處可分辨的高分貝,至于現場表情的憤怒,言詞的刻薄,動作的夸張,恐怕只有屋里當事人才能感受得到了。
門外排隊等著被罵的人,一個個戰戰兢兢,面無表情,生無可念。
本以為,這種效果應該很有效,但是常常發現,這種高分貝的“吼”一直存在,一直伴隨這位管理者一生。
即使這樣,好像問題也并沒有改觀多少,否則怎么會“吼”聲不息呢?發一通大火,偶爾吼吼尚可,以為不能長久。
因為,長期以往,員工習慣了,怒就不成了怒,威也就不成了威。失去了吼的威力,再吼也就沒有用了。
批評必須對事不對人,不能傷及員工人格尊嚴,否則就是不道德,就是犯罪,理應受到人們唾棄。
睿智的領導者,往往辦公室門口門可羅雀。不是門口喧囂的辦公室就是事業蒸蒸日上的體現,有時往往可能恰恰相反。
睿智領導者是一個治未病的高手,一切盡在早前的安排中靜靜的被解決了。
管理,不是出了問題以后,吵吵鬧鬧、互相指責,而是在之前去安安靜靜的做一點事情。工作應贊事前建議、鄙事后牢騷!
作為領導者,首先要干好只能也只能是自己才能干的本職工作:
一是建立能夠分辨出工作績效好、差的標準,俗稱績效體系,篩選出奮斗者,幫助落后者;
二是根據績效體系結果,堅決選好人、分好利,高績效高收入,低績效低收入,不要溫吞水,不要舍不得;
三是創建能夠講真話、真協同和想創新的工作氛圍,不是每一事情都要制度、流程保證,無法面面俱到,這樣成本太高。
如此這般,隨時隨刻必有千軍萬馬在在自動自發地努力奮斗,做到靜水流深。何苦勞你一個領導者什子?
3/4 業績,管理者靠“個別”能人,領導者靠“組織”整體能力
有的管理者,依靠個別能人治理模式。
產品研發,花大錢請一個研發高手加盟,營銷、生產運營也是如此,初期往往立竿見影,屢試不爽。但是,能人一走,往往一地雞毛。
研發大拿走了,帶走了許多關鍵資料,沒有人能接的上;營銷高手一走,卷走一堆客戶,市場份額立即雪崩......
一旦遇到關鍵技術骨干、關鍵中層離職,才發現沒有人能夠頂得上去,這時老板才開始忙亂起來。這是人治管理,而不是體系治理,遲早要吃大虧。
華為人力資源規定,一個團隊領導者,3年時間內,如果不能培養出接班人,要么是“有意”,要么是“無能”。
這種人再有本事,也要就地免職,不再錄用。輪崗也不行!他們表面上是在鞠躬盡瘁,實際上是在耽誤公司。
高明的領導者,懂得安排合適的人負責相應的工作,通過搭平臺、建體系、配資源等手段,從更高維度解決問題。
中國企業比西方企業落后的不是技術,是管理,管理創新比技術創新更重要。
1996年,華為邀請人民大學6位教授開展企業文化建設;1997年邀請合益集團開展人力資源體系變革;1998年華為邀請IBM幫助開展IPD、ISC,2004年邀請美世咨詢公司開展組織結構設計;
2007年邀請IBM、普華永道、畢馬威開展集成財務體系變革,2007年邀請埃森哲開展銷售管理體系變革(CRM);
還有任職資格體系來自于英國國家職業任職資格體系,生產工藝、質量控制是德國國家技術應用研究院做的,精益生產是日本豐田做的,股權是韜睿做的……
近10年內,華為光花在管理體系變革上的費用就有300億人民幣之巨,僅支付給IBM的咨詢費就高達數億美金。
華為今天的一騎絕塵,這些體系功不可沒。后來即使華為第一研發大拿李一男離開,華為也毫發無損。
沒有機制,神仙也做不好企業;有了機制,做企業不需要神仙。
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,領導者不光能夠快速奔跑,還需要不斷地促進組織自我迭代。這就需要CEO具備動員整個組織的能力,這關乎到一個組織的工作生態。
獨行快,能夠快到曇花一現;眾行遠,能夠遠到基業長青。
4/4 激勵,管理者靠“錢”,領導者靠“心”
有的管理者,完全靠金錢來鼓勵和懲罰一個人,認為因此足矣。不錯,金錢確實能對一個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和約束,但這個管理層次不高。
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講,只能處于一個人追求層面最底層的三個層次,一旦過了這個需求階級,就失去了效力。
即使金錢激勵,也要分清層次,搞清對象。對那些年薪幾十萬、百萬、千萬的明星員工,要懂得用事業激勵人,鼓舞人。
否則,金麟豈是池中物,一遇風云便化龍,明星員工紛紛離開,留下來的都是因循守舊,暮氣沉沉。喬布斯說過:一個高績效員工可以抵50個普通員工。
卓越的領導者,善于攻心為上。一個人,工作掙錢以后,滿足了衣食住行,滿足了養家糊口,然后呢?
金錢對于一個人就像水對于魚兒,沒有人只想為工作而活,也沒有人只想為生活而工作,就像魚兒一生不只是為了水而活著一樣。
開心工作,快樂生活,管理者必須識人性、懂人性,以為人性管理通吃一切管理花架子。
京瓷的空巴,就是稻盛和夫為了凝聚人心而獨創的話酒會,大家一邊喝酒,以便敞開胸懷,說出心里話。會議室里、辦公室里說不出真心話,幾杯酒下肚,一個鍋里涮火鍋,才能聽到真言。
員工導向的公司:在麥當勞,員工稱作“伙伴”,在迪士尼,員工稱作“演員”,在沃爾瑪,員工稱作“同人”,在達美航空,強調“家”的感覺。
組織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也來自于“內心”深處,那是根植在員工內心深處的東西。消除企業、員工雙方心靈上的障礙,打造能夠激發人們產生“心流”的機制和氛圍,實現個人的理想和價值。
凝心聚力是一個組織最大的工作。
卓越的領導者,善于引導每一位員工積極尋找生命的意義,以及如何才能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。
創造環境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發出一種不同的聲音,在天空之上畫出一種不同的色彩,在大地之上留存一種不同的痕跡!卓越的領導者要做一名員工事業成功的擺渡人。
卓越的領導者,常常不在企業里,在海外,如任正非隔一、二年就到歐美、日本轉轉,看看同行在干什么;
卓越的領導者,常常不在企業里,在喝咖啡,與科研院所的教授、專家交流,與各行各業的人士交流,如任正非所說,一杯咖啡能吸收世界能量;
卓越的領導者,常常不在企業里,在客戶那里,在供應商那里,在工程一線現場,親自聽聽一線的聲音,能聽到許多在辦公室里聽不到的東西。
一個組織的管理者,要克服自轉、管控、短期思維,樹立平臺、賦權和長期思維,通過打造科學流程體系和資源支持系統幫助團隊去沖鋒。
為員工做好服務,也許結果既輕松又喜人。
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免責聲明:本文系網絡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,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小叮當管理ERP在行業內頂尖,實現各種數字化流程管理,獲得數萬家企業的認可。
裝飾行業管理與營銷服務方案提供商
裝飾行業管理與營銷服務方案提供商
注冊體驗賬號,享受體驗賬號和試用培訓。
小叮當致力于以 “快速增效” 的方式,讓每一位裝企用戶提高工作效率